彭程万里PRT

鸟随鸾凤飞腾远,人伴贤良品格高。

风起天阑,尽失期盼。

  近些年来,提起相声一定就要提到德云社。因为无可否认的,它开创了一个相声的盛世,却也是所谓的“盛世”。它体现在中国相声史一百五十余年没出现过今天这样的热度,但恰恰是这热度毁了这个本来可以载入史册的“盛世”。其实,当初的北京相声大会何尝没有成功、没有辉煌呢?不过是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。

  也许我们当初被郭德纲先生一句“欺师灭祖,悖逆人伦,恶言构陷,意狠心毒,似此寡廉鲜耻令人发指”所震惊到,导致蒙蔽了我们的眼睛,到今天仍有人骂曹云金是叛徒。可是今天再细看曹云金的事,事实上有很多点很有问题,曹如何就选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造反?他若真的没有这份师徒情怀,为何离开德云社后一段时间里仍然认郭这个师父?若当初真的闹到那个地步,为何郭后来还称愿意他随时回来?家谱给与其最严重的“罪名”,可为什么家谱中始终没有像张文顺先生收回徐德亮的“德”字一样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明收回“云”字?

  当然,提及此事并非要再重新开始探讨孰对孰错的问题,这个问题也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。总而言之,德云社在这方面不仅是在以草台班子的名义对一个叛徒“清门”,而是涉及德云社公司的诸多利益。德云社是文化有限公司,说白了就等同于培养明星的娱乐公司,每一个徒弟都是公司旗下的艺人(当然曹那时还并不属于此)。任何一个徒弟退出或出事,除了影响德云社的名誉,更影响着公司的收益。所以我们会看到陈某华出事后马上摘字开除,这并不是在处理事件,而是表明“这不是我教的”来撇清关系。

  德云社公司的管理体系事实上是独立于传统的草台班子的。在传统意义上,郭德纲先生是这个团体的核心,但在公司上,郭德纲先生顶多算一个名誉董事长,真正的董事长是王慧,他与传统意义上草台班子的管理体系并不重合。这也就意味着这是两个体系,一个演员出问题,郭德纲要考虑对德云社的影响,而董事会考虑的是公司的发展形势。

  总体来说,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“各管各的”,郭德纲跟徒弟签的是“生死契”,而公司跟员工签的只是“劳动合同”。郭不能不管徒弟,但公司可以抛弃员工。包括近几年频繁的裂穴,有个人原因的,但更主要的是公司的决定,公司要你去发展一下娱乐圈,你搭档就得换,不能耽误他这边演出挣的钱;公司觉得你俩搭效果不好了,没有市场了,你俩就得裂,不能影响公司绩效。

  再说直白点,德云社在公司的运作下是要转型成一个彻底的娱乐公司,相声就好比是其他公司艺人的唱歌跳舞一样只是工作而已,我要做的是培养明星,利用粉丝效应发展流量经济。不是相声不是主业了,相声从来对他们而言都是主业,只是性质变了。

  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曲协的“反三俗”,所谓的“针对德云社”。事实上,曲协搞反三俗,只是他作为一个国家性质的曲艺组织在政策上必然选择。他就是要这样做来“维护相声界的风气”,让他们发挥作为一个官方组织的作用。而所谓“针对德云社”,全是因为德云社在一步步垄断相声市场,曲协想打击其他团体,他们又不火,打了也没什么用,只有打德云社才能把“反三俗”的作用发挥到极致。

  德云社的分社遍地开花,甚至开到海外,真的是为了把相声传播到海外吗?你去了外国也是给中国人说,他们又怎么会对相声没有半分了解呢?不过是扩大销售市场,垄断行业竞争。给自己树立一个“大国企业”的形象,而这也是曲协最想要的那个名号(只不过他们不叫“企业”)。

  德云社的能力是打眼可见的衰退这绝对无可辩驳。而这其中,粉丝发挥了主要作用。德云社宣称“只要您花钱听相声您就是我们的观众”,但实际上任何人都清楚,观众和粉丝永远是两个群体。粉丝所谓的从德云社开始了解相声、传统文化,以至于说到“没有德云社谁知道相声”这种言论我是极其厌恶的。你从德云社开始了解相声,是因为一开始你就只听说过名声大噪的德云社,04年之前,提到相声绝对不会只有德云社郭德纲,因为马季还在,侯耀文还在,马三立还在,“十大笑星”刚刚评选结束。

  相声绝不是某个演员某个团体自身的努力就火起来的,他是一百五十年的文化积淀,慢慢形成的热度。说好听了,德云社只是懂得顺着时代的浪潮往下冲;说不好听的,德云社只是会投机取巧走捷径罢了。

  近日,中国曲协进行换届选举,冯巩出任中国曲协主席,我们始终觉得冯巩最亲民了,可是他在致闭幕词时也提到了“为人民做艺”等这类唱高调的内容,因为他坐在这个位置就得履行他的职责。所以我相信,不会像坊间传闻那样,冯巩上台就会和德云社和解,恰恰相反“反三俗”的基本政策不会改变,只会逐渐深化。

  半夜发疯写下了这篇长文,大抵正是因为我太爱相声,太爱德云社,才会这样贬损它吧。反正我是在它大火以后失去了兴趣,可谓“风起天阑,尽失期盼”吧。只希望相声圈,督好!

评论

热度(17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